1. 六堡茶茶葉采摘時間
六堡茶為什么有大葉子?因為有大葉種茶樹這個品種。
六堡茶的制作是采用當地的大葉種茶樹的鮮葉作為原料,采摘標準是成熟新梢的一芽二三葉或一芽三四葉,經殺青、揉捻、渥堆、復揉、干燥5道工序制成。殺青特點是低溫殺青;揉捻則是以整形為主,細胞破碎為輔。
2. 六堡茶茶葉采摘時間及方法
采摘時間:鮮葉采摘一般從3月至11月。采摘標準:一芽一葉至一芽三、四葉及同等嫩度對夾葉。采摘方法:人工采摘或機械采摘。農家六堡茶有春夏秋冬茶之分,茶葉采收的季節不一樣,表現出來的香氣,滋味和湯感都會不一樣,茶的質量品質也不同,特別是陳放年份越長,口味差異就更大。
3. 六堡茶保質期多長時間
茶葉分為六大茶類,紅茶、綠茶、黃茶、黑茶、白茶、烏龍茶,紅茶的保質期為24個月,綠茶的保質期為18個月,黃茶的保質期為18個月,黑茶與白茶為長期保存且具有越陳越香的特點,烏龍茶的保質期為24個月,茶葉的保質期也受保存的環境而影響,要注意干燥、防潮、避光。
茶葉的保質期一般是多久:
1、黑茶
普洱茶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一般而言,生茶的保質期在5年左右,熟茶經過特殊發酵越陳越香,茶葉保質期在15年以上。
不同的茶保質期不一樣。
像云南普洱茶,少數民族的磚茶,陳化的反而好一些,保質期可達10到20年。又如武夷巖茶,隔年陳茶反而香氣馥郁、滋味醇厚;湖南的黑茶,湖北的茯磚茶,廣西的六堡茶等,只要存放得當,不僅不會變質,甚至能提高茶葉品質。
2、紅茶
一般紅茶的保質期都比較短,一般是1年,次摘和秋摘的紅茶保質期為1-2年,錫蘭紅茶保質期比較長,二年的比較多。
散裝紅茶的保質期,一般是18個月,一般袋裝紅茶保質期是24個月,罐裝或用鋁箔紙包裝的紅茶可保存三年左右,紙袋包裝的紅茶可保存兩年左右。
3、綠茶
一般的茶,還是新鮮的比較好。如綠茶,保質期在常溫下一般為一年左右。不過影響茶葉品質的因素主要有溫度、光線、濕度。
如果存放方法得當,降低或消除這些因素,則茶葉可長時間保質。
4、白茶
白茶說是越陳越好,當然也是要在保存的好的前提下,白茶一般是要密封保存的,不然會散失其中的水分或者潮濕。
保存好才能達到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
5、黃茶
黃茶屬發酵茶類,黃茶的制作與綠茶有相似之處,不同點是多一道悶堆工序。所以黃茶與綠茶一樣,保質期都只有一年左右。
6、烏龍茶(青茶)
烏龍茶葉保質期沒有明確的規定,茶葉保存關鍵在于茶葉本身水分含量的高低與小包裝茶所用的包裝材料的防潮性能。
能保持茶葉含水率7%以下,在12個月內茶葉品質不會過分陳化,高炭焙烏龍茶可保存達24個月。
水分在6%以下,用鐵全密封成“罐頭食品”一樣,3年內也不會過度陳化;水分含量大于9%的,難保在3個月內不變質。
4. 六堡茶茶葉采摘時間是幾月份
有。在上世紀70-90年代,六堡茶在日本曾作為一種保健茶出售,日本還一度成為六堡茶的主要出口國。
遠年·703(70年代末出口定制細茶)雖然是細茶,但茶葉品質并不低,這款茶的原料是3月早春采摘的桂青種嫩芽。
茶葉的嫩度高,芽毫、芽頭多。
凈度也好,即使經過了這么多年的存放,茶葉灰末卻很少。
5. 六堡茶的采摘時間
六堡茶農家社前茶不是生茶,是熟茶。
六堡茶社前茶是傳統工藝六堡茶的一個頗具特色的品類,傳統工藝六堡茶按季節時令采摘,經“殺青—揉捻—渥堆—復揉—烘干”的傳統工藝流程,由茶農純手工制成。社前茶烏黑,細緊彎曲。條索緊實、細黑油潤,彎如魚鉤,民間有“魚釣茶”之說。由于多年陳放原因,干茶表面有一層淡淡的白霜。社前茶湯色橙紅亮,但透明度稍欠。
6. 六堡茶熟茶什么時候開始生產
一般而言,審評時茶與水的比掌握在1∶50至1:60之間,即每泡3克左右的干茶加入沸水150-180毫升比較適合。
按茶葉感官評審標準的做法,樣茶3克用150ML水,毛茶5克用250ML水。不過,我們品飲六堡茶,跟審評不同。不同的茶,特別是不同年份不同品質的茶,其投茶量也不同,而且,我們平日品茶時,沖泡的時間不是審評的“5分鐘”。
一般六堡的熟茶,茶水比在1:25,六堡生茶的茶水比在1:40,一般250毫升的壺熟茶一般投10克,生茶投6克多即可,這樣比較好控制茶的濃淡。
7. 六堡茶茶葉采摘時間表
進入深秋,白露時節過后,梧州六堡溫度降低,晝夜溫差大,雨水少,此時的茶香味會特別顯著。如果遇到旱年,霜降茶的香味就更濃。六堡的村民稱之為“霜降香”,此時采制的茶,也稱為“霜降茶”。
霜降前后所采制的茶可以分為:茶谷、中茶(或二白茶)和老茶婆,其中以老茶婆最為出名。老茶婆的“老”,并非指的年份老,而是指茶葉“老”,霜降老茶婆是采用霜降前后,茶農采摘往年或當年生長的老葉,入鍋蒸汽殺青,放在灶前或閣樓陰干制成,一般都是茶農自留,不對外出售。茶樹的老葉片撈水殺青(后多用蒸汽殺青),陰干后,晾掛在灶頭或灶上閣樓上存放自留飲用、老茶婆雖外表簡陋,茶葉粗老,但風味獨特,也有很好的藥用價值。
8. 六堡茶初制加工工藝技術要求制茶原料采摘標準為
許多剛接觸六堡茶的茶友都會問:它是什么茶?是否也像普洱茶一樣分為生茶和熟茶呢?有什么購買建議?沖泡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一、知識:什么是六堡茶?
六堡茶為中國千年名茶,屬黑茶類,因原產于廣西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鄉而得名。在清朝嘉慶年間,六堡茶以其獨特的檳榔香味被列為全國24名茶之一。
六堡茶不僅具有“紅、濃、陳、醇”,且耐于久藏,越陳越好,隔夜不餿的品質特征,還獨具良好的祛濕、養胃等功效。
六堡茶過去主要通過“茶船古道”外銷至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法國等國家和地區,成為著名的僑銷茶。近年來,六堡茶以其獨特的養生功效和品質特征受到人們的熱捧,國內需求逐漸增大,開始轉向內銷。
相關閱讀
1.觀“茶船古道”歷史,談六堡茶復興之路!
2.從小眾邁向大眾,進擊的六堡茶!
二、分辨:“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
目前,六堡茶按工藝的不同可分為:“傳統工藝六堡茶”和“現代工藝六堡茶”(有的茶友也會把它們稱為“農家茶”和“廠家茶”)。那么,它們有什么不同?
六堡茶(傳統工藝):
采用殺青、初揉、堆悶、復揉、干燥、篩選、拼配或不拼配、汽蒸或不汽蒸、壓制成型或不壓制成型、陳化或不陳化,不經渥堆發酵的工藝。
六堡茶(現代工藝):
?小總結:傳統工藝六堡茶的基本加工工藝為初制加工工藝,現代工藝六堡茶則是在初制加工工藝上再增加了精制加工工藝部分。
二者最主要的區別在于,傳統工藝六堡茶經過了“堆悶”,未經過渥堆發酵,工藝的不同造就了這兩類茶品質的不同,因此我們可以從干茶、茶湯、茶底這三大方面來辨別。
(1)從干茶來看:
傳統工藝:干茶通常色澤青黑、偏青;條索會則比較卷曲而完整,呈魚鉤狀;有花香及草本清新的香氣。
現代工藝:經過渥堆發酵,干茶色澤黑褐;條索比較勻整且直,新茶聞起來,可能會有輕微的堆味,茶窖陳香。
(2)從湯色來看
傳統工藝:湯色偏淺,一般呈淺黃或橙黃色,以黃色為主;
現代工藝:湯色偏深(紅濃,更有質感),一般呈橙紅色、紅色或琥珀色,以紅為主。
(3)從滋味來說
傳統工藝:入口清爽,香氣濃烈純樸,有清香、果香或花蜜香,帶有輕微澀味,回甘較為明顯。香濃味足,茶性較為刺激,若經過時間的沉淀,它的苦澀味將會淡去,韻味也會更悠長。
現代工藝:香氣內斂,入口醇滑、綿柔,但回甘不如傳統工藝六堡茶明顯;新茶時略帶輕微的堆味和青澀味,一般茶香和茶味都較為細膩。
(4)從葉底來看
傳統工藝:顏色較淺,通常為青褐、黃褐,條索比較完整;
現代工藝:顏色較深,色澤黑褐或紅褐,條索勻整。
三、兩種工藝該如何選擇?
食物都分寒、涼、溫、熱的屬性,六堡茶因兩種工藝上的差別,會表現出不同的茶性,飲用六堡茶必須與個人體質特征相搭配,才能起到相應的作用。
傳統工藝六堡茶因為只經過“堆悶”,而沒有經過渥堆發酵,所以發酵程度較輕,新茶的茶性涼,飲用后能起到清熱、解毒、瀉火等功效,所以適合熱性體質的茶友。但經過長期陳化,其茶性可以轉溫。
現代工藝六堡茶發酵程度相對要高一些,茶性溫,飲用后有溫中、補虛、祛寒的作用,適合寒性體質的茶友。
除此以外,大家還可以根據天氣、季節的變化,選擇不同茶性的六堡茶。
四、如何沖泡六堡茶?
六堡茶的沖泡方式有很多,可以常見的是用蓋碗、紫砂或者坭興陶沖泡,也可以用保溫壺燜泡,或者陶壺煮飲。大家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偏好,因茶而異的選擇合適的品飲方式。但是無論哪種方式,高溫沸水沖泡是關鍵,其次,水質、投茶量、浸泡時間等基本要素也不容易忽視。
由于我們此前已經寫過不少相關的文章,在此不再贅述,感興趣的茶友可以查看下方的相關閱讀:
「干貨」水質,沖泡六堡茶時不能忽視的問題
「干貨」沖泡六堡茶究竟要投多少量?(進階必讀)
干貨把握這5個細節,讓你沖泡六堡茶更好喝,進階必讀!
「干貨」不同的六堡茶沖泡方法,哪種最適合你?
9. 六堡茶鮮葉加工全程有幾個工序
中茶六堡茶是1953年建成的。
1953年1月,中國茶業公司廣州分公司在梧州設立辦事處經營廣西茶葉,小型手工業生產加工場設在了角嘴路“老虎沖”內,這就是梧州茶廠的前身。1953年下半年,廣州分公司梧州辦事處改為中國茶業公司梧州支公司,加工廠也轉為梧州支公司領導。1954年1月,中茶梧州支公司改為廣西支公司遷往南寧,梧州設立辦事處,加工廠屬辦事處領導。
10. 六堡茶保存時間
六堡茶樹的經濟壽命很長,七八十年的茶樹也一樣生長茂盛生機勃勃。
六堡茶是黑茶,屬后發酵茶,只需存放得好,保存期是非常長的。1、六堡茶分生茶和熟茶,生茶由于沒發酵階段,轉換空間相對性熟茶要大,保存期可達三十年甚至是更長;2、熟茶通過渥堆,有發酵,末期的轉換空間沒生茶大,但比生茶合適現飲,保存期在30年之內,再長的話,基本無轉換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