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代普洱茶
不能。
清代茶葉現在不能喝。因為清代茶葉因為制作工藝。所以保質期很短,根本不可能存放到現在,更不可能喝。
清代茶葉流行的三種茶分別是花茶、綠茶和普洱茶,花茶在清朝就指茉莉花茶,茉莉花茶是一種經過酵熏的茶葉,清代茶葉茶葉要喝它的原汁原味越新鮮越好。
2. 清代普洱茶價格
不是,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并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于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號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3. 清代普洱茶膏
普洱茶是中國的一種地方特殊茶類,是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中華古老文明中的瑰寶。
由于普洱茶原產區與中原文化發達區的萬水千山之隔,直至明清時期普洱茶才被世人所知,這就使得人們對普洱茶歷史文化的認知不多。
銀生茶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云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所以普洱茶最早被稱為“銀生茶”。
“普洱”由來
唐朝時普洱的產區屬于南詔國銀生節度稱“步日瞼”?!安饺铡睋芯渴秦粽Z“濮人兄弟”的意思,就是指布朗人。我們也都知道“濮人”是最早種植普洱茶的民族。
元朝時期,改稱“普日部”,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稱“普耳”,萬歷年間改稱“普洱”,普洱地區才有了現在的名字。
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620),謝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記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
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稱之一。
鼎盛時期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時期。明朝,茶馬市場在云南興起,清朝時普洱茶作為貢茶,極大地促進了普洱茶的發展。
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置普洱府,各產茶區的普茶和原料通過茶馬古道在普洱匯集和交易后轉至北京、西藏、東南亞、歐洲等地區,由此普洱茶開始揚名海內外。普洱茶是中國的一種地方特殊茶類,是在歷史長河中積淀下來的中華古老文明中的瑰寶。
由于普洱茶原產區與中原文化發達區的萬水千山之隔,直至明清時期普洱茶才被世人所知,這就使得人們對普洱茶歷史文化的認知不多。
銀生茶
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云南種茶先民濮人就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歷史記載說明,早在1100多年前,屬南詔“銀生城界諸山”的思普區境內,已盛產茶葉。
據考證銀生城的茶應該是云南大葉茶種,也就是普洱茶種,所以普洱茶最早被稱為“銀生茶”。
“普洱”由來
唐朝時普洱的產區屬于南詔國銀生節度稱“步日瞼”?!安饺铡睋芯渴秦粽Z“濮人兄弟”的意思,就是指布朗人。我們也都知道“濮人”是最早種植普洱茶的民族。
元朝時期,改稱“普日部”,到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改稱“普耳”,萬歷年間改稱“普洱”,普洱地區才有了現在的名字。
明朝萬歷年間(公元1620),謝肇在他的《滇略》中有記載:“士庶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
這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也是普洱茶早前的名稱之一。
鼎盛時期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時期。明朝,茶馬市場在云南興起,清朝時普洱茶作為貢茶,極大地促進了普洱茶的發展。
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置普洱府,各產茶區的普茶和原料通過茶馬古道在普洱匯集和交易后轉至北京、西藏、東南亞、歐洲等地區,由此普洱茶開始揚名海內外。
4. 清代普洱茶開始入貢朝廷名聲大振
清乾隆六十年(1795),定普洱府上貢茶千種:團茶(分5斤、3斤、1斤、千兩、1.5兩)、芽茶、茶膏和茶餅。其后,清政府又規定,貢茶由思茅廳置辦。清《普洱府志》卷十九有載,每年貢茶為四種:團茶、瓶裝芽茶、蕊茶、匣裝茶膏共八色。作為貢茶的還有景谷民樂秧塔白茶,即“白龍須貢茶”和墨江的“須立貢茶”。
普洱金瓜貢茶,始于清雍正七年即1729年。當時,云南總督鄂爾泰在普洱府寧洱縣(今寧洱鎮)建立了貢茶茶廠,選取西雙版納最好的女兒茶,以制成團茶、散茶和茶膏,敬貢朝廷。清人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云:“普洱茶成團,有大中小三種。大者一團五斤,如人頭式,稱人頭茶,每年入貢,民間不易得也”。
品種
普洱貢茶有哪些品種?普洱茶進貢的品種花色,各種歷史典籍的說法都比較統一,就是分三種八個衣色。
5. 清代普洱茶膏能喝嗎
茶葉是吸濕吸味的,普洱茶歷來都是用棉紙或毛筍殼包裝的,羊皮的味道不可能做包裝。
6. 清代普洱茶拍賣
第一階段:號級茶時期(1733年-1949年)
自1733年第一個茶號:同興號創辦開始,普洱茶正式進入號級茶時期。它的興起從側面反映出普洱茶行業商標意識的覺醒,自此之后云南地區的各個茶號逐漸開辦,如同慶號、福元昌號、宋聘號、車順號等茶號陸續出現。
此后百年,各家茶號呈現出百家爭鳴的趨勢。在此過程,一些勢力薄弱的茶號逐漸被淘汰,或就此沒落或被強盛的大茶號兼并。
發展到今天,幸存下的普洱茶號實際上早已不多。像福元昌這樣的茶號,其歷史往往已遠超百年,他們大多憑借自身品牌背后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文化底蘊發展壯大。同時,這樣的歷史背景又為其茶葉品牌自然賦能,使消費者對其產生了天然的品牌“崇拜”和品牌信賴。
更多的有著百年品牌歷史的號級茶,他們大多憑借“拍賣”形式,C位出道,最近看到的一款百年藍標宋聘號的拍賣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價格更是一路飆高,大有從百萬打入千萬市場的勢頭。
不過,過渡到現當代普洱茶發展時期,單純倚靠自身品牌歷史早已不能適應當下的普洱茶發展現狀了。除了在深挖品牌故事的基礎上引入一部分消費者之外,還應推陳出新,不斷在現有產品上豐富產品形式,使其能更好適應普洱茶消費群體年輕化的趨勢,以此來不斷強化茶友對其的好感。
另外,這些茶號還可以在強大的品牌背景下變換宣傳方式。簡而言之,就是換個形式“講故事”。依目前的普洱茶發展形式,僅利用圖文的傳統方式進行宣傳早已經行不通。因此,結合當下爆火的抖音、直播、茶旅結合等形式,帶茶友深入普洱茶原產地,讓茶友在極富體驗感和參與感的茶事活動中,自然領會到普洱茶背后的品牌故事,或許比品牌一遍遍的強勢歷史植入要有用得多
第二階段:印級茶時期(1950年-1972年)
提到這一時期,想必很多茶友腦海中會自然浮現一些概念,如紅印、黃印、綠印等詞匯。其實這些就算是印級茶時期的最簡單最直觀的表現形式了。1949年以后,號級茶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印級茶的大幕開始拉開。
據官方資料顯示,顏色上不同的所謂“印級茶”,在品種、數量上其實并沒有我們想象中那么多。正宗的“印級茶”主要以紅印和綠印為主,其它的多是因為當時印刷條件的限制,再加上常年累月不同條件的倉儲陳放,在包裝上產生了色差,這為后來的“普洱茶造假”埋下了禍根。
不過,排除因歷史局限性導致的因素外,這些印級茶多用料考究、工藝上乘,在普洱茶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頗高,并且很多茶品還被奉為了某些大品牌茶企的標桿茶,在普洱茶界倍受追捧。
第三階段:七子餅時期(1972年-1989年)
這個時期是以云南中茶公司出品的普洱茶茶葉外包裝上出現“云南七子餅”字樣開始的,以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云南分公司正式成立為標志。其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強化云南作為普洱茶原產地的標榜;另一方面也是一種商標意識的體現,避免普洱茶造假,致使假貨流入市場,有損普洱茶聲名。
需要特別說明的一點是,這一歷史時期應與“七子餅”這一概念或者說其成為普洱茶規格定制的最早時間相互區別。
早期的“七子餅”出現在清朝初期,主要是為了便于清政府各地方稅務機關征收普洱茶稅,方便計量而出現的,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只能算是一種普洱茶計量單位。所以,希望各位茶友不要產生對普洱茶的七子餅時期的認識誤區。
其后,普洱茶的商標、版權保護,在“云南七子餅”這一具有象征性的標識之上,又有意識地增加了大票、內飛等防偽標的操作,使普洱茶造假難度加大。
總體來說,本文所說的普洱茶發展的三個歷史時期,主要是和人們的普洱茶商標意識的覺醒相互依存的,并隨著人們版權意識的逐步提高而自然過渡到下一歷史時期。發展到今天,雖然人們在版權保護,防止造假等方面多有創新,但對于無孔不入的普洱茶制假造假事實仍然防不勝防。
7. 清代普洱茶鑒賞
易武茶三大特點,越陳越香、越喝越霸,湯柔水甜、氣韻足、變化多端、口感豐富。
易武茶山位于云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東部,距西雙版納州州府景洪市110公里,歷史上因出產清朝皇帝飲用貢茶,而聞名于世。其出產弘普號易武普洱茶茶味醇厚甘甜、回味悠久、水性細膩。
8. 清代普洱茶記載詳解
中國茶葉發展到明代,在明太祖朱元璋“罷造龍團”推動下,經歷了從壓制茶向散茶發展的變革。
云南地處西南邊陲,這場變革的影響較小,普洱茶“蒸而成團”的緊壓形態得以保留,更利于茶葉內質轉化,獲得“越陳越香”賦能,這正是魅力之所在。
清代以前,有關普洱茶的史料比較匱乏。雍正七年(1729),鄂爾泰在云南推行“改土歸流”并設立普洱府,普洱茶正式成為貢茶。從雍正時期開始,關于普洱茶的記載逐漸豐富起來。
普洱貢茶,“團茶”是最重要的形態。但民間貿易,“餅茶”卻不遑多讓。